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汇编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内容
本课例是在互联开放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课。本课以《万里长城》为基点,引发出开展以“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站,通过便捷、资源丰富的络,让学生扮演导游、游客或其他主体参与型的社会角色,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某一世界名胜的大量资料,了解并体验那里的人文景观、历史故事、文化气息、风俗习惯等,从自己特定的视角形成独特的感受与观点,并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阐述,以求在拓展阅读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例属于情境回归性质的拓展阅读学习,包含着课例提出背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设计思路、探究过程五大部分,并后附教学反思一则。
一、课例提出背景
互联以其全新的技术特质介入教学,它的便捷性、交互性、超时空性以及对资源的共享分配方式,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教学模式,乃至对整个课程与教育体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龙游西门小学早在0年就建立了四个多媒体实验教室,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添设一个计算机教室,全都已加入广电。次年学校又建立了局域,完成完善好学校自己的页。今年学校又添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较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配置。鉴于此,我们也应时开展了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和方面的实践探究活动,并取得了些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效。本课例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
《万里长城》(六年制义教版第9册第11课)是一介绍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说明文。全文按“总—分—总”的思路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长城的三大特点:(1)气魄雄伟。(2)年代久远。(3)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最后部分由物联想到人,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因此是一则进行热爱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好材料。学生们在学习本课文过程中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想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名胜古迹的愿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游世界名胜为主题的拓展阅读课,应用络,开展了一次十分有趣的“世界之旅”。,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激发学生了解世界名胜古迹的求知欲;
2、通过自己选择的阅读专题,培养学生体验景点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历史故事,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并对之产生喜爱之情;
3、在教师的引导下,体验名胜所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民族风俗;
4、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初步培养自我反思的。
(二)阅读目标
1、通过学生广泛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世界名胜,粗知文章大意,并能用文中关键词句来概括描述1-2个名胜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等。通过深入阅读,学生能找到与研究专题相符合的资料,并能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等2-3个方面,选择、摘录相关的语句、段落,按照顺序,并写上1-2句自己的感受,做成读书卡片。有重点、有选择地用不同方式向大家介绍读书卡片;
2、根据景点的特征,例文,以导游、游客及其他社会角色,完成有关某一景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与历史故事的导游报告、游记,并以此内容为依据,制成一组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
3、通过展示反思,请学生以各种形式、不同角色进行流畅表达、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上浏览、查询、筛选资料的能力,能较熟练使用搜索引擎工具;
2、提高学生应用BBS发帖子的技能;
3、提高学生应用word、powerpoint制作图文并茂的读书卡片、演示文稿,并能用上2-3个超链。
三、教学资源
(一)络资源:为使学生能较快地查询资料,教师为学生在校园超链了许多相关络资源以便于他们寻找资料。这些资源中不仅有丰富的导航资源,还有便于学生结合专题查找的具有搜索引擎功能的泛在资源.
(二)文字资源:为了能更充分地开展探究活动,我们鼓励学生到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了许多文字资源,如:《失落的文明》、《走进非洲》、《世界名胜大观》等等。
(三)人力资源:在开展拓展阅读教学的同时,青年语文教师、计算机教师甚至有一技之长的家长都可作为人力资源,辅导他们顺利开展专题学习。而且,大多数学生都已事先请家长或老师指导,大人们和学生们一起进行探索研究,并作适时适度点拨。
四、设计思路
本课例的教学活动不仅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而且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时空概念。主题式的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1、广读。在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广泛阅读、快速浏览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提己的研究意向,并确定相应专题。
2、深读。学生就自定的研究专题,搜寻相关资料深入阅读,在感悟与理解的基础上制作读书卡片进行归类与。
3、协作。根据自己所搜集的专题信息分析比较、提取要素,形成观点,小组同学合作构思并完成作品设计。
4、反思。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作品、表达观点,并反思自己学习的全过程。
五、课前准备
1、设计好实用美观的读书卡;
2、搜集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信息资料,做好超链,建立主题学习资源库;
3、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唐老鸭小组、米老鼠小组、史努比小组、奥特曼小组)
六、探究过程
(一)——广读阶段
1、学生根据已供的信息源点击自己喜欢的页进行浏览。
师: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的名胜古迹?为什么?
2、学生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发帖子告诉大家。同时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指导老师。
(二)分工——深读阶段
1、研究成员开始从不同社会角色的角度担负起专题研究,进行有选择地阅读有关资料。
例如:唐老鸭小组的同学分别担任了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等社会角色。如担任考古学家的许楠针对埃及木乃伊的作用、制作过程等展开了资料的搜寻;担任地理学家的洪泽浚一头埋进了古埃及的地理位置的资料中,把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划分区域、金字塔的坐落位置以及为何这样分布等了解得清清楚楚;担任历史学家的洪梦求则把研究重点放在金字塔的构造之谜上,不仅从上找到了许多建造金字塔的传闻,还从别处觅到一本本相关的文字资料。
2、对已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
(三)整合——协作阶段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尤其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过于烦琐复杂,建议学生选择有代表性的艺 ……此处隐藏6314个字……(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会写“及、身”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3、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2、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时间:
二课时
课前活动:
搜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会写“及、身”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一)、出示邓小平同志照片。提问:“你能认出他是谁吗?”课前老师让小朋友们搜集了许多关于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谁愿意上来和大家分享这份收集的喜悦呢?(通过展示了解邓小平爷爷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伟人)。
(二)再次谈话:如果你来到邓爷爷的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高兴、激动、难忘……)
(三)、课文中有一则小故事,题目叫“难忘的一天”,讲的就是一位少先队员来到邓爷爷身边表演计算机,他的心情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自由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一)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二)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举例:1、熟字带生字的方法:十——计、目——冒、官——馆、平——怦
2、组词竞赛识字:紧——紧张、紧急、紧要、普——普通、普及、普通话
3、造句识字:展览馆——我冒着严寒,快步走到工业展览馆。
(三)选择喜欢的一节读一读,重点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导写字
看书观察,分析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重点示范“及”、身”。
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2、提高对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巩固生字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
听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订正。
二、朗读感悟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边听边体会:老师朗读中的语气有什么变化?(紧张——平静)
联系上下文,重点围绕下面问题进行理解和感悟。
1、“我”为什么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一下子就平静下来?
(1)“我”为什么一开始比较紧张,自主探索句子,独立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心怦怦跳——紧张激动——马上要见到——邓爷爷是国家领导人——原以为国家领导人是尊严的。
(2)后来为什么就平静下来,合作探究,引导:心情平静——和蔼可亲——慈祥微笑——高兴点头——紧紧握手。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抓住“高兴地、仔细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兴奋地、赞许地、沉着地”等词进行品读。
3、理解句子“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
4、朗读比赛。
5、背背自己愿意背的句子和段落。
三、练习
指导完成课堂作业
补充练习:
1填写拼音:高兴()兴奋()背包()背人()首都()都是()
2造句:仔细地——高兴地——
四、实践活动: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拓展活动:回家了解计算机的知识。
六、板书
难忘的一天
紧张、————————、平静
高兴地、仔细地、亲切地、紧紧地、顺利地、兴奋地、赞许地、沉着地